人道瑞陽
留言反饋
如果您有任何的意見或者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我要留言
臺灣之行
詳細介紹
春季長假期間,我隨旅行團進行了一次為期八天的臺灣之旅。4月7日從太原武宿機場出發(fā),中午12時許到達臺灣桃園國際機場。此后從臺北一路南下,途經(jīng)臺中、南投、云林、嘉義、臺南、高雄、屏東到達寶島的最南端-----墾丁。期間游覽了臺北故宮博物院、士林官邸、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臺北101大樓、日月潭、寶島地理中心、阿里山、高雄港、貓鼻頭等著名景點。轉(zhuǎn)而北上,經(jīng)臺東、花蓮返回臺北,整個行程繞臺灣一圈。在北上途中又游覽了太魯閣大峽谷、清水斷崖、北回歸線等景點,沿途飽覽了太平洋沿岸的美麗景色,于14日中午從桃園機場乘飛機返回。仔細算來,實際在寶島逗留的時間只有7天。用7天的時間游遍寶島,所有的景點都只是走馬觀花。然而,在這7天的行程中,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臺北故宮中包括毛公鼎和散氏盤在內(nèi)的國寶級文物、不是高雄夜市上別具風(fēng)味的地方小吃、不是日月潭瀲滟的湖水、不是阿里山參天的古木、也不是太平洋沿岸綺麗的熱帶風(fēng)光;而是臺灣人和我們不一樣的日常行為。我認為,臺灣人的這些日常行為,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wù)剬殟u人和我們不一樣的地方。
國民素質(zhì)
這次臺灣之行的第一站是臺北。走在臺北的街頭,感覺到有好多和大陸的不同之處。第一個不同之處是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居然沒有交通警察。行人和車輛各行其道,嚴格按照交通信號燈的指示有條不紊地通行。行人過馬路都走斑馬線,而且絕對沒有闖紅燈的。雖然寶島理論上也屬于中國,但是“中國式過馬路”的現(xiàn)象在這里是沒有的。來往的汽車從來不鳴喇叭,有序地按照交通標志行駛。內(nèi)地司機那些隨意變道超車甚至越線逆行、不停地鳴喇叭催促行人和其他車輛、污言穢語地辱罵他人等不文明行為在這里也絕對看不到。臺北的馬路并不寬,不用說比太原的迎澤大街,甚至還不如榆次的迎賓街寬。這么窄的馬路,而且沒有交通警察指揮,居然不堵車,這在內(nèi)地是不可想像的??梢?,不提升駕駛?cè)藛T的自身素質(zhì),只是一味地加寬馬路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堵車問題的。心中的路寬勝過腳下的路寬,心路寬才能不堵車。第二個不同之處是沒有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的,雖然在馬路上看不到一個清潔工,但是街道上到處一塵不染,甚至比掃過的還要干凈。第三個不同之處是大街上十分安靜。沒有汽車喇叭聲,人們說話的聲音也很小。即使是在鬧市區(qū),也沒有大聲吆喝叫賣的,更沒有像內(nèi)地一樣用高音喇叭做廣告推銷商品的,大街上一派和諧的氣氛。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旁若無人地說笑和打電話的,一定是舉著小紅旗的導(dǎo)游率領(lǐng)下的大陸游客。這不能不讓人感到汗顏。所有的這些不同之處,給我的感覺是臺灣的國民素質(zhì)明顯高于內(nèi)地。臺灣在歷史上曾被日本人統(tǒng)治50多年,臺灣的國民素質(zhì)高恐怕是受日本文化熏陶所至吧。雖然我們對日本人有著這樣那樣的偏見,但不可否認的是,日本人身上有很多優(yōu)良品質(zhì)是非常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信仰
臺灣提倡信仰自由,大多數(shù)臺灣人信仰佛教。7天的行程中,在各個城市的繁華路段,有不少老年人在向過往的行人散發(fā)佛教的印刷品和書籍,勸人們信奉佛教。晚上看電視,最少有3、4個臺是宣傳佛教的。電視臺請當?shù)氐母呱陔娨暽辖o人們講解和吟誦佛經(jīng),酒店的房間里也大多備有宣傳佛教的書籍供客人閱讀。返程的前一天,在鐘表商店門前,有好幾個老人在向往來的行人宣傳佛教、散發(fā)宣傳佛教的傳單和書籍。在我身邊,一個看上去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向一位來自大連的中年婦女宣傳信仰佛教的好處。這位婦女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義正詞嚴地聲稱自己什么都不信,只信錢。而這位老人卻依然耐心地給這個婦女講解著,這位婦女則不為所動,顧左右而言它,老人只好作罷。我認為,信仰是個人自由,一個人不能把自己的信仰強加于別人。但是,這個婦女把金錢當成唯一的信仰,這不能不說是這個時代的悲哀。相信當今社會和她一樣只信仰金錢的人絕不是少數(shù),這恐怕也是我們這些年的失敗之處吧。這次臺灣之行其中的一個景點是南投的臺中禪寺。與大陸不同的是,這里的寺廟不要門票。我們的導(dǎo)游對大陸進寺廟還得買門票表示不能理解。對此,我也深有同感?,F(xiàn)在,很多地方已經(jīng)把寺廟當成斂財?shù)墓ぞ?,這恐怕有悖于佛教的初衷吧。聽說少林寺已經(jīng)上市了,連人的信仰也可以用來交易,這不能不說是宗教的悲哀。既然信仰都可以交易,那么那位大連婦女只信仰金錢也就不足為奇了。
人性化服務(wù)
這次臺灣之行給我的另一個深刻印象是人性化的服務(wù),這些人性化服務(wù)體現(xiàn)在一些微小的細節(jié)上。比如,在士林官邸等許多景點備有輪椅,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和殘疾人可以憑自己的有效證件免費使用。在免稅商店和土特產(chǎn)店向購買商品比較多的顧客提供免費打包和裝箱服務(wù)。在打包時,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尤其能反應(yīng)臺灣人的人性化服務(wù)。他們會在塑料繩的手提部分套一小截塑料管,這樣在提較重的貨物時就不會硌手了。這樣一截小小的塑料管,讓人們感到的是他們周到和貼心的服務(wù)。在每天出發(fā)前,導(dǎo)游都會提醒每個游客是否將本人證件和隨身物品落在酒店。還要督促暈車的游客吃暈車藥,并且給他們貼上預(yù)防暈車的膏藥、抹上清涼油。為預(yù)防暈車的游客嘔吐,在每個座位前都備有供嘔吐用的塑料袋。在每天的行程結(jié)束后,導(dǎo)游都會向大家預(yù)報明天的天氣,建議大家穿什么衣服合適。所有這些服務(wù)的細節(jié),都是值得內(nèi)地的旅行社學(xué)習(xí)和借鑒的。更令我感動的是這樣一件事。4月12日,恰逢我的生日。我正在考慮這個在異鄉(xiāng)的生日怎么過,令我感到驚喜的是,導(dǎo)游及時向我送上了生日的祝福,并在當天的晚餐上給我送上一個生日蛋糕。這使遠在他鄉(xiāng)的我感到了家的溫暖,在心底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原來是臺灣旅行社從我的入境證件上知道了我的生日,于是導(dǎo)游就策劃了這樣一個特別的生日晚宴。這個在異鄉(xiāng)過的生日將永遠留在我的心底。
7天的臺灣之行結(jié)束了,走馬觀花游覽過的景點已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在我心中淡忘。長久留在我記憶中的,是臺灣人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環(huán)境、真誠、善良的優(yōu)良品質(zhì)。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